互联网慈善的优势,无疑包括了便捷性、随时性、主动性、互动性。而智能手机的普及,又将这些优势大大地提高了。手机支付的便捷性,目前是无可比拟的;手机点对点地进行捐赠,也使得善款的流向更容易监督;同时手机捐赠的金额更具随意性,甚至几毛几分钱也可以凝聚成强大的爱心正能量。
民政部主管的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,日前发布了《2014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》,报告显示,2014年我国境内接收国内外社会捐款捐物总额共计1042.26亿元,时隔4年捐赠量再破千亿元大关。其中,企业仍是社会捐赠的最主要来源,捐赠金额占总额的近七成;个人捐赠量占比约为11.1%,已连续3年下降。
这无疑是条大好消息,但好消息中仍有一些值得思考的因素。比如,个人捐赠量连续3年下降,表明个人捐赠的信心并没有随着资金总额的大幅回升而回升。相信,随着2014年度报告的发布,以及慈善透明度的加强,社会信心的恢复是可以期待的。值得一提的是,根据报告统计,手机捐赠超越电脑,成了主流。第三方数据显示,去年通过网络众筹成功的公益项目总计299个,公益众筹全年筹资额超过1272万元,其中,通过微博和微信等移动客户端捐赠人数占总人数的68%,捐赠金额占61%。
说到手机的应用,人们印象最深的,一般是玩微信、抢红包,另外还有手机诈骗和短信骚扰,而很少有人会跟慈善联系起来。在人们脑海中,慈善捐赠往往与这样一些景象密切关联:志愿者捧着红色箱子奔走于街头、学校老师和单位领导组织献爱心、居委大妈上门来强烈呼吁……这些传统的捐赠模式,多少会让人觉得把钱交给抽象的受助对象不怎么踏实,甚至隐约还有一种被逼感。当然,不靠号召靠自觉的爱心人士,会选择去银行转账,甚至大老远地把钱送到受助者手中。但不管哪种方式,都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,无法充分调动起最广大爱心人士的行动。
互联网慈善的优势,无疑包括了便捷性、随时性、主动性、互动性。而智能手机的普及,又将这些优势大大地提高了。手机支付的便捷性,目前是无可比拟的;手机点对点地进行捐赠,也使得善款的流向更容易监督;同时手机捐赠的金额更具随意性,甚至几毛几分钱也可以凝聚成强大的爱心正能量。去年,汶川抗震英雄沈远奎掉进锅中被重度烫伤后,腾讯基金会通过微信和微博开展公益募捐,短短16个小时就收到3600多位网友的捐款共23万多元。数据显示,新浪微公益、腾讯公益、支付宝E公益三大在线捐赠平台和淘宝公益网店,去年共募集善款4.28亿元,比上年增长了42.6%。
不看不知道,一看吓一跳。手机成为社会捐赠主流这一信息的发布,必将使得手机的行善功能得到全社会的重新审视。对此,官方同样需要利用好和发展好这一指尖上的慈善。比如,可以开发推广慈善APP软件,同时有针对性地出台手机捐赠规章制度,制定相关鼓励与奖励措施,让手机变得越来越慈善,让慈善越来越便捷。
|